吉林外国语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吉林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秦和校长的亲自推动下,吉林外国语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于2022年正式建设完成。体验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四个共同”为基本脉络,通过场馆中的微观叙事,讲述“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历史发展、文化根脉和重大意义。

体验馆占地200平米,体验馆建有四个展示区和两个功能区,采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客观、系统、全面地展现中华民族广袤辽阔的疆域、波澜壮阔的历史、灿若繁星的文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示区
一、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所谓“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古以来,中原人民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的。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迁徙、贸易、婚嫁等过程中,交往交流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逐渐加深,从而形成和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无论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还是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亦或者是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民族先民都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二、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
三、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一笔。
四、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功能区
体验馆建有“民族知识抢答器”“交互式LED大屏幕”“沉浸式VR体验仪器”,突出“体验感”和“沉浸式”。学校积极利用体验馆开展“场馆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打造精品视频课、建设包括校领导、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在内的“行走的思政课”视频课程资源,构建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项目。学校组建了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组织开展多语种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用外国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先后开展“‘石榴红’遇上‘青春绿’”等活动,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创作的手工、书画作品等700余件,微电影100余部,孵化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申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学案例2项,微课、专题活动课2项,并酝酿申报国家民委、省民委等有关科研、教研课题。
此外,体验馆每周末接待长春市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新时代青少年的心中。也通过活动,来彰显并践行吉外非营利、国际化、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提升吉外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贡献度”,为吉林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吉外贡献”,为教育强省和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吉外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