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
吉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名单的通知》。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遴选工作的通知》部署安排,在严把标准的基础上,经过高校申报、专家评审、教育工委研究审议等程序,共遴选产生了4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健全民办高校党的领导机制,创新党建模式,健全校党委—二级单位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组织联动,推动党建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党委将全力支持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部署做好建设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坚持“三个聚焦”,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力、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内驱力、以科教并进为推动力,成为带动学院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动力”。一是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方面,聚焦“树标杆”,提升组织力。党支部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实施“支部书记打冲锋”“银龄教师做后盾”的集体行动模式,通过明确党员职责、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党员当先进、全院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切实以教育强化党员素养、以管理压实党员责任、以监督推动党员履职。二是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方面,聚焦“深挖潜”,提升服务力。党支部建立教工党员联系师生制度,开展“一年为一人”“一年干一事”活动,聚焦师生实际困难,推动党员成为师生“热心人”“贴心人”。三是在发挥主体作用上,聚焦“强组织”,提升引领力。党支部锚定核心任务彰显担当,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以党建引领高层次教研科研活动开展,把牢育人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将在新的起点上,拓展延伸党建+思政“双融合”模式,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协同育人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育人。
初审:冯殿华
复审:王美佳
终审:王长海

